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粮食产后水分普遍高于安全水分(14%),不利于储存和储存。采用自然降水,不仅费时费力,占用场地,而且难以达到理想的目的效果。因此,许多粮食仓库使用人工降水。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粮食企业普遍采用导热干燥机。这种干燥机又称蒸汽锅炉、储粮仓库、预热塔、干燥塔、冷却塔和各种输送设备。其优点是:降水量大,一次可降水量10%-15%,产量大,自动化程度高。缺点是成本高,燃料消耗大,维护不方便。干燥机的工作原理是: 这种干燥方法,蒸汽不直接与粮食接触,只是通过金属管道,粮食在管道外流动吸收热量,受热后粮食温度上升,内部水分转移,表面蒸发、蒸发水分由干燥介质带走,降低粮食水分。
根据其工作原理,降耗办法如下:
1、改进干燥介质。在干燥粮食时,可与水蒸气混合,将其带走的物质称为干燥介质。根据干燥介质的定义,如果干燥介质能够在干燥过程中大幅度加热粮食,并将不断加热的水蒸气带走,粮食就会干燥。这取决于干燥介质对水蒸气的包容量,即空气的^湿度。不同温度的空气^湿度不同,在一定温度下,湿气容纳水蒸气的数量有一定的限度,大气容纳水蒸气的数量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水的数量达到动态平衡时,其容纳水蒸气的数量达到大幅度时,称为饱和度。同种空气在不同湿度时饱和湿度值不同,如20℃的饱和湿度值为17.2g/m3,34℃时则为37.3 g/m3。可见,饱和湿度值越大,干燥能力就越强。
传统的蒸汽干燥机,烟道气经过预热塔后放入大汽中,不仅污染了环境,还浪费了热能。为了提高热能的利用效果,可以直接使用烟道气作为干燥介质。具体的改造方法是预热烟道气后,直接从烟箱导入加热塔。这样,在不增加热源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干燥介质的温度。应注意的是,生产时应注意炉子的温度,温度过高会影响粮食的质量,一般干燥介质的温度应控制在80℃-130℃之间。
2、采用烘干-通风干燥法。传统的干燥方法中通常将粮食干燥到含水率14%-15%,然后进行冷却贮藏。而烘干-通风干燥法则首先对粮食进行高温干燥。使其水分降至18%,然后将该水分的粮食送入仓内缓苏5-7小时,使粮粒内部和表面之间的温度和水分趋向平衡,然后对其进行慢速通风,风量为25m3一50 m3/h,通风时间约8小时,使粮食的温度与大气温度相同,通常进入仓内的粮食温度越高,除去水分越多(约4%左右)。该方法的优点为:(1)提高烘干量。因水分降到18%而非14%;(2)减少能耗。因为粮食在设备内降水率低;在进行缓苏过程中,慢速通风时,利用粮食本身所积蓄的热能进一步降水。(3)保证粮食品质。因为烘后粮食直接冷却往往造成粮粒爆腰,而采用此法则可降低爆腰率、破碎率;(4)采用此方法可使烘干费用降低13%左右。